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,多发生于<5
岁的婴幼儿,主要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(Enterovirus)属柯萨奇病毒A16型(CVAl6)及肠道病毒71型(EV71)感染引起。近年正在亚洲爆发流行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,其流行呈上升趋势。HFMD主要表现发热、口腔粘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,个别患者因病毒侵袭心脏与大脑而引发心肌炎、肺水肿等致命性并发症,与CVAl6不同,EV71感染除引起HFMD外,还能引起无菌性脑炎、脑干脑炎、急性迟缓性瘫痪等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。2007年截止5月21日,全国已报告HFMD病历5 459例,死亡2人。与2006年同期相比,报告病历数上升了119.41%;而新加坡仅2007年4月15—21日就出现688例HFMD病例。因此,选择有效的药物防治HFMD迫在眉睫,以下简要介绍近年来HFMD的药物治疗概况。
1 抗病毒药物
CVAl6及EV71感染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为主,目前尚缺乏特异、高效的抗病毒药物,以下为文献报道的相关治疗药物:
1.1 阿昔洛韦
阿昔洛韦是核苷类抗病毒药,是目前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。该药通过干扰DNA聚合酶,从而抑制病毒DNA的复制,起到抗病毒作用。阿昔洛韦治疗HFMD一般采用静脉滴注给药,临床上适用于发热明显、进食困难伴有一般状态差及合并症的HFMD患儿。某临床试验观察:采用阿昔洛韦治疗以例,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。他对64例患有皮疹的HFMD患儿进行随机分组,治疗组采用阿昔洛韦10mg•(kg•d)-1加入0.9%氯化钠注射液100 ml,iVd,疗程5d;皮疹采用利巴韦林0.5g,加入阿昔洛韦粉针剂中溶解后局部外涂治疗。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5mg/(kg.d),加入葡萄糖氯化钠溶液100-250m1中,ivd,疗程5d。有口腔溃疡者均给予桂林西瓜霜喷雾剂、蒙托石散剂等涂抹。两组均给予相同对症处理并酌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。结果:对照组退热、口疮疹消退及治疗天数均长于治疗组。
结论,阿昔洛韦可缩短HFMD患者的退热及口疱疹治疗时间。
1.2 更昔洛韦
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(GCV),是一种广谱抗DNA病毒药物,竞争性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而终止病毒DNA链增长,是第一个用于治疗人体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药物,目前其治疗范围已扩大到单纯 疱疹病毒、水痘、带状疱疹及性传播病等疾病的治疗。利巴韦林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强,易产生耐药性,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。临床使用α-干扰素、更昔洛韦及利巴韦林等3种抗病毒药物对照治疗小儿HFMD: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,更昔洛韦组,使用更昔洛韦5 mg•(kg•d),ivd;干扰素组,给予干扰素肌内注射,体重20 kg,100万IU,qd;体重20 kg,200万IU,qd;利巴韦林组,利巴韦林10mg/(kg•d),ivd。三组均给予退热降温及局部对症处理,有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治疗。结论,更昔洛韦治疗小儿HFMD明显优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,而干扰素又优于利巴韦林。
2免疫增强剂
2.1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(rhIL-2、IL-12、IL-18)
rhIL-2可促进和维持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,诱导及增强NK细胞的活力,具有抗病毒作用。肠道病毒(特别是柯萨奇病毒)是人类淋巴细胞性心肌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,在病毒诱发炎症至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的产生及进展过程中,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。然而有报道应用rhIL-1和 rhIL-2治疗鼠柯萨奇心肌炎致病情恶化。进一步研究发现心肌炎急性病毒血症期应用rhIL-2能提高生存率、减少心肌损害,有效改善预后;而病毒血症过后应用相同剂量的rhIL-2却加重病情、降低生存率,提示在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感染早期,rhIL-2能促进有益的抗病毒免疫反应,可降低感染动物死亡率;而在感染后期rhIL-2却促进了对心肌组织具有破坏性的免疫反应。据报道,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IL-12、IL-18能通过诱导干扰素IFN-(的大量产生及增强NK等的细胞毒作用,抑制心肌组织中病毒复制,减轻心肌损害。某研究发现,IL-18对感染柯萨奇B3病毒的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。以上有关细胞因子的研究结论尚未见试验于人类,亦未见临床治疗相关报道。
2.2 干扰素(1FN)
干扰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病毒制剂,已广泛应用于临床。足量应用IFN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,达到抑制病毒、促进机体康复目的。干扰素局部皮肤外用能够直接作用于被病毒侵袭的靶细胞,迅速控制皮疹的发展,对疱疹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,目前临床常用的是rIFNα-1b软膏制剂。最新研究表明,rIFNα-1b壳聚糖涂膜剂对豚鼠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Arya尝试用IFNα治疗EV7l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,结果表明,早期应用可逆转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损伤。胡恭等观察154例HFMD患者,应用rIFNα-2b联合清热解毒中药小儿清热宁,取得明显治疗效果。治疗组rIFNα-2b100万IU.im.qd;小儿清热宁2g~8g,po.tid;对照组利巴韦林15mg•(kg•d)-1,ivd,西咪替丁5-7 mg•(kg•d)-1,po.bid。2组均用药5d。结果显示,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快,且缩短病程。
此外,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有效地抑制炎症的发生,对EV71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一定的疗效。1998年在中国台湾和2000年澳大利亚的EV71流行中得到广泛应用。近期国外报道一种新药
Heconaril(普来可那利),其口服吸收好,对小RNA病毒科的病毒,特别是肠道病毒引起的脑膜炎等有较好的疗效,可缓解症状,缩短病程持续时间。Pleconaril在美国已完成Ⅲ期临床,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而抑制病毒复制。
3 中药
3.1 清开灵冲剂
由黄芩苷、金银花、板蓝根、水牛角、栀子、珍珠母、胆酸等组成,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及退热功效,并能起到抑制细菌和病毒的作用。江雪娟等对清开灵治疗63例HFMD进行了临床观察:将患儿
随机分为两组,其中治疗组给予清开灵冲剂3—9g.d-1,po,疗程5d;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•(kg•d)-1,po,疗程5 d。结果显示:清开灵治疗HFMD在退热及口腔溃疡愈合方面疗效确切,优于口服利
巴韦林。
3.2 银翘解毒汤
比口服阿昔洛韦片治疗小儿HFMD有显著疗效。中药组对于皮疹瘙痒者加白鲜皮6g;阿昔洛韦组对于皮肤丘疱疹部位外擦阿昔洛韦软膏,两组疗程均用药3d。临床观察结果,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。
综上所述,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该病隐性感染率高,可直接接触传染,又可经呼吸道传播。EV71感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,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。目前尚无特效的病因治疗手段,以 对症治疗为主。接触患者的婴幼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染;也可广泛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,使产生肠道干扰作用而控制其它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,同时加服板蓝根冲剂。对于身体免疫力低下者, 应积极治疗,采用内服清热解毒中药,如清开灵冲剂和口腔涂药相结合,必要时适当给予调节免疫的药物。发病患者应及时采取抗病毒治疗,必要时静脉应用利巴韦林、双黄连等抗病毒药物;病情较重如发 热明显、进食困难特别是累及脑、心、肝等重要脏器的HFMD患者应尽早采用静脉给予阿昔洛韦、更昔洛韦或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,同时酌情加用退热药物;继发感染用青霉素、氨苄西林、克拉霉素等抗菌药物,应注意局部或全身禁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,以免病毒扩散产生严重后果。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联合给予清热解毒、退热抑菌的中成汤剂辅助治疗效果会更加理想。局部对症治疗包括口腔溃疡者给予治疗口腔溃疡外用制剂涂口腔;皮肤丘疱疹部位可外擦阿昔洛韦软膏等。在以上治疗同时应保证患儿充分休息,给予营养价值高易消化饮食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、C。目前尚无HFMD特异预防疫苗,加强儿童卫生保健,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,有助于减少感染机会,防止流行。
----摘自《药物流行病学杂志》2008年2期